在实验室中,在对土壤进行测试和分析之前,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,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。土壤样品的预处理主要包括干燥、采摘、研磨、筛选、分选和装瓶六个过程。
1、烘干
收集回实验室的土壤需要尽快干燥。常用的干燥方法有风干和烘干。风干是将取回的土样置于阴凉、通风、无阳光直射的室内,将土铺在土架、油布、牛皮纸或塑料布上,形成薄层。干燥是将土壤样品放入土壤干燥箱中加热干燥(温度不得超过40℃)。
在干燥过程中,当土样达到半干状态时,需要将大块土(尤其是粘性土)压碎,防止它们在干燥后形成硬块,不易压碎。此外,土壤样品在干燥时应防止被酸、碱等气体和灰尘污染。土壤样品用于微量元素分析时,应注意不得使用含铅旧报纸或含铁容器作为内衬。
一些土壤性质(如土壤pH、亚铁、硝态氮、铵态氮等)在干燥时会发生显着变化。因此,此类分析项目需要新鲜的土壤样品。但新鲜土样较难粉碎混合,样品称量误差较大。因此,需要较大的样品称量体积或多次平行测量以获得更可靠的平均值。
![土壤研磨仪](https://img64.chem17.com/9/20220920/637992689436705706856.png)
2、挑拣
在土样干燥过程中,应随时剔除混入土样中的植物残体、新生物和入侵物。如果要挑的杂物过多,应在容器中挑取,分类后称重。同时,应称量剩余土样的重量,计算并记录不同种类杂物的百分比。磨土前可用静电或微风吹佛去除细小的植物根部。
3、研磨
磨土的方法有两种,一种是手工磨,一种是用专用的磨土仪。手工打磨费时费力,但成本相对较低。土壤研磨仪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效率。
4、筛分
土壤研磨后,我们需要使用筛选的方法来确定所有样品都符合实验的粒度要求。每次筛选的土壤样品都需要进行筛选,难以研磨的粗颗粒不能丢弃,否则会改变样品组成,失去原有的代表性,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。此外,应使用尼龙筛网进行筛分,不得使用金属筛网。除了人工筛选,我们还可以借助振动筛帮助我们快速筛选土壤样品。
5、分拣
排序采用“四分法”。地面和筛选过的土壤样品可以摊成一个圆圈,分成四等份。将相反的两个部分混合,然后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,直到满足要求。请保留一些样品以备将来使用。
6、装瓶
将处理好的土样装入带磨塞的广口瓶、塑料瓶或牛皮纸袋中,容器内外贴上标签,标明数量、取样位置、土名、土深、筛孔、取样日期、取样器和其他信息。处理完所有样品后,进行注册。瓶装土样一般可保存半年至一年,待全部分析工作完成并核对分析数据无误后方可丢弃。此外,应注意样品应避免阳光直射、高温和潮湿,不得有酸、碱或不洁气体对处理过的土壤样品产生影响。